加强工医结合 提高综合能力
孙 啸 张来喜 李玉成
东南大学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 210096
众所周知,生物医学工程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支柱,生物医学工程推动了医学的发展,而医学上新的发现又反过来促进生物医学工程提出新的理论、发展新的技术。东南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共同创办的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医学双学位班是为了适应形式的需要,为国家、为社会、为现代医学发展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工医结合双学位班的办学思想体现了这三个面向。工医结合双学位班的办学目的是面向二十一世纪医学的发展,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有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医学科学基础,又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同时能够将先进的工程技术运用到现代医学研究中,以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工医结合双学位班是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办学形式上,由东南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联合办学,共同负责双学位班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在教学上,教学内容跨越两大学科门类,工科教学内容和医学教学内容并重,且前后联系。而在人才标准上,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将两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还要求熟练掌握从事医学应用的技能。由于这些特殊性,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工医结合。必须在教学、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加强工医结合。在教学方面,双学位班的教学在时间上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前四年在东南大学学习工科基础课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后三年在南京医科大学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并进行临床实习。这两个阶段在时空上是分开的,看起来好象似工科教学和医学教学相对独立,但是在实际教学安排上两个阶段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多年来,东南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双学位班整个七年的教学计划,协调安排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使工科教学和医学教学前后交叉、相互渗透。为了使学生尽早地接受医学教育,在第三年学习工科基础课程时就开始学习医学基础课,
比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此外,开设了与工医结合有关的专业课程,如“微机在医学中的应用”、“医学仪器”等。为了在教学上进一步加强工医结合,今后在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相关课程必须进一步将工科技术和医学有柳地结合起来。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要求教师在讲解教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将工程知识、技术与医学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在临床医学课程学习期间,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知识,接受新技术。
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方法,提高从事现代医学应用工作的技能。首先,在认识上要使学生具有工医结合的意识,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懂得无论是工科知识还是医科知识对今后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不应偏重某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并在平时学习中努力将两大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这就要求尽早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业思想教育重点放在一二年级,此时学生尚未接触专业课程,可通过参观、实习,通过请专家、教授开设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现代医学发展的现状和今后的趋势,理解工医结合的重要性,看到工程技术将对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从事工医结合工作能力的培养。每个学生今后事业的发展、开拓与在校期间所接受的能力培养直接相关,双学位班要培养和造就有较高创新精神和较强创造能力的人才,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作为对培养工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探讨,以下着重讨论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
(1)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上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途径,但决不是唯一的途径,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还有待于理解、有待于课后消化吸收。这里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高等教育有别于初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工作的重心应由“教”的方面转移到“学”的方面。传授知识是一方面,而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学习的能力则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不少国家已将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到以培养独立获取知识和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向。
另一方面,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善于从书本上学习,又要善于从实践中学习。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高度概括和总结,是理论的抽象和升华,而实践则是知识的直接来源,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更为形象、生动,更易于掌握。就工医结合应用研究来讲,这一点格外重要。因为对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现成的经验总是较少的,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是主要的方面。要锻炼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
(2)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双学位班所培养出的人才今后要能够从事医学应用工作,学生必须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多年来,我们在教学计划中注重实践环节,除安排与课程相关的实验课之外,增加了一些综合性实验课程,还特别安排了与工医结合有关的诊疗认知实习和医疗器械生产实习。在实验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和独立操作,锻炼他们的自主思维习惯,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另一条途径是第二课堂活动,如科技制作、专题研究、数学建模等。长期以来,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坚持因材施教,选取优秀学生让他们从三年级开始就进入实验室参加实验工作。这段时间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和设计,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如93级的学生郝玉峰同学,在三年级就进入实验室跟随指导教师工作,通过长期锻炼,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自己动手设计了一个“说话人声音自动辨别软件”,该软件获得了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软件展示优胜奖。
(3)提高应用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是有知识并不一定就有能力,尤其是将工程科学和医学这两大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要使学生善于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当然,从事工医结合应用工作的能力取决于理论基础,取决于知识结构,也去决于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应用能力是建立在前面两个能力的基础上的。
作为教育者,要多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所掌握的工程技术应用于医学工作。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实效。如92级孙阳同学,进行工科学习时,在应用最先进的纳米级分辨率的原子力显微镜方面受到过很好的训练,后来在接受医学教育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于原子力显微镜对生物脂质体的形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成果。这是学生将工翠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的一个典型例子。又如88级学生王柄华同学毕业后即在单位参加应用工作,在工作的第一年就有一项成果获得国家级鉴定,此后又参加了多个应用项目的工作,他目前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4)培养科研能力
与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应用能力相比,科研能力是更高一层的要求。要使学生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工作中能较快地适应高科技领域研究工作的需要,并且具有较强的后劲以及发展潜力。由于有好的理论功底,在从事应用研究时往往能够从规律人手,抓住问题的实质,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找出主要矛盾,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他们取得的成果往往是具有创造性,而不是简单的模仿。
在大学期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打好基础,但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科研训练,尤其是双学位班的学生,对他们的科研能力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科研教育方面,首先要建立和健全科研教育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科研启蒙教育。目前已开设了创造学课程、文献检索课程等,今后可进一步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开拓思维,了解文献检索方法,掌握检索工具。其次,在科研训练方面,在工科学习阶段的后期阶段进行科研基本功训练,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加一些专题研究,从资料搜集到详细设计、到实际动手、直至最后撰写论文,在各方面都加以指导。对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并指定教师进行单独指导。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工医结合的科研活动,特别是毕业设计内容应该以工医结合课题为主,力争通过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从事工医结合科研的能力。当然,课题来源是一个问题,这就要求东南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不仅要在教学上合作,还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合作,以提供工医结合的课题,同时双方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真正做到工医结合。
这些年来,东南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有几十项,在这些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不仅有两校的教师参加,也有双学位班的学生参加研究。如90级周建中学,在进行医学课程的学习同时,参加了工医结合的研究课题“医学电信号特征的自动提取与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有关论文。由于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又有较强的能力,他不仅自己能够较好地从事工医结合的课题研究,还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积极发现一些需要用工医合作手段来解决的问题,并为南京医科大学和东南大学科研合作进行联络。又如,孙阳同学在校期间不仅参加了工医结合的课题研究,还将有关成果整理成文,发表了3篇论文。
工医结合是双学位班的特色,培养工医结合复合型人才是两校的重任。本双学位班在国家教委和江苏省教委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两校教师的十年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已有三届学生毕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参加了工医结合的应用工作或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具有一定水平的论文,有。的成果已经通过国家鉴定,并投入实际使用。这些说明我们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