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国际声成像会议”回顾——顾本立

发布时间: 2014-03-05      访问次数: 678

第20届国际声成像会议是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一次举办的较大型的国际会议,1984年我们建系时,重点发展的方向是CT成像,而超声CT成像是主要方向,为了推动我系在声成像领域的发展和提升我系在此领域的地位,对这次大型国际会议投入了较多的力量。
    198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的医学成像研究和开发项目开始。同年韦钰教授参加了在加拿大Halifax举行的第15届国际声成像会议,认识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勃拉分校的Wade教授,他是国际声成像会议的组织者,是负责组织会议的顾问委员会主席,韦钰教授邀请他作为联合国项目声成像方面的专家,来我校讲学。
    1988年Wade教授携夫人来我系讲学,韦钰教授特设家宴招待Wade教授和夫人(图)。我全程陪同Wade教授和夫人的各项活动,在我系讲学后又陪他到北京参观游览,他住北京饭店,我住中国音乐学院地下招待所。借这次讲学机会,韦钰教授提出由我校来举办一次国际声成像会议,Wade教授原则上同意,但需要我们在下一届会议上正式向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提出,并获得该委员会通过。

19899月,将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勃拉分校举办第18届国际声成像会议,韦钰教授将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争取第20届会议在我校召开的任务交给了我(因19届会议早已定在德国召开了)。我在接到通知后,即准备写论文参加,该论文内容为衍射CT声成像的研究,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实验完成很不容易,几次失败,坚持着做,还特地到四系借了一台高精度的仪器,最后数据很好,完成了衍射CT成像的实验图像。论文完成后寄出。录取通知很早就收到,用联合国项目上的经费去国外开会也已获得批准,但还需在江苏外经委办理手续,签证等。由于当时正逢6.4事件之后,美国方面对中国态度很不友好,所以签证迟迟不下来,我急得不得了,眼看着会议日期将近,签证没有下来,机票也无法购买。如果我耽误了没能赶上参加会议,就无法在会上争取第20届会议在我校召开,无奈之下,想起打电话给Wade教授,问他怎么办。Wade教授就打电话给上海领事馆,这才把签证办下来了。拿到签证,离会议开幕已经没有几天了,预定机票已经来不及,而且我还一定要到北京在联合国项目指定的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办手续,拿外汇。所以立即买机票赶往北京。民航的机票没买到,买了一张从南京军用机场出发,到北京军用机场的红眼航班,深夜12点到了北京,一辆班车将我们丢在前门街头。我找了一辆三轮车,拖着我到处找旅馆,最后在城南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下。第二天急忙去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办手续,领钱,到机场售票处一问,根本买不到机票,(按规定我只能买中国民航的机票),唯一的办法是,在售票处等退票。有的人订好了机票,临时有事不能走,如起飞前一天不来取走,就可以给等票的人。第三天我就在售票处排队等退票,上午听说还有两张票没拿走,觉得有希望,下午被取走了一张,到傍晚5:30,果然窗口把一张余票给了我,是第二天早晨9:30起飞到旧金山的航班。时间非常紧迫,我匆匆吃了晚饭就往城南小旅馆赶,整理行装,结账,洗洗弄弄已经半夜,清晨四点多钟又起来,找车赶到西单等候民航班车,7点半赶到机场办手续,这才匆忙吃了一点早餐。之后一切比较顺利,到达圣塔巴勃拉后第二天会议就开始了,我宣读论文,回答问题,学术讨论和交流。会议结束前一天中午,顾问委员会开会,我在会上提出1992年第二十届声成像会议在南京召开的申请,介绍了我校的情况以及我们的准备和诚意。由于Wade教授事先做了工作,顾问委员会举手表决顺利通过了我们的申请。会议结束前,通知大家,第十九届会议将于19913月在西德波鸿召开,由举办方波鸿大学发出了第一轮通知,同时也告知了第二十届会议将在南京召开的消息。图为我当时参会的照片。

 

  

    1990年我撰写了两篇有关论文,寄给了波鸿,同时注意整个第十九届会议的准备过程,各轮通知的间隔时间,及各阶段的准备工作。到西德开会的经费仍由联合国项目提供,但到欧洲的来回机票已经有瑞士一位教授提供,他在1990年来我系讲学,很感谢我的接待,决定让我先到瑞士他们学校访问,然后再去开会,所以提供了到瑞士的来回机票。会议是1991年3月5日举行,我在2月春节过后即动身,这次签证一切顺利,到瑞士后先访问了该校和苏黎世高工,之后乘火车去西德波鸿开会,会上除了做学术报告外,我向会务工作者学习、了解办会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包括接待、资料、会务、住宿、娱乐以及会后的编审、论文集的出版等等。会后我顺访了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图为在当地北京酒家聚餐时与日本朋友合影。

   
    1991年3月回校后即开始第二十届国际声成像会议的准备工作,首先韦钰教授出面争取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教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以及香港K.C.Wang教育基金会的资金支持,我也请到了深圳安科公司(当时国内最主要的医学成像设备制造商)的赞助。而具体工作则包括每一轮会议通知的发出和接收回执,聘请了16个国家的56个顾问委员会成员进行审稿,并发出录取通知。排入日程进行学术报告和讨论的有论文有129篇,其中有7篇为特邀报告,另有31篇为Posters,即仅用版报形式展示,可现场提问交流。学术交流内容包括:声成像中的数学、物理问题,声成像的元器件和工业应用,声成像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声成像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声成像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以及水下声成像等。学术报告来自21个国家,包括中、美、俄、日、法、德、意、英、荷兰、挪威、波兰、罗马尼亚、瑞士、新加坡等,国内声成像方面的主要研究机构,如中科院北京声学所、武汉声学所、南大声学所、清华、南开等均送来论文,更有许多医学院、医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船泊工程研究所等参加会议,我校也有6篇论文在会上发表,韦钰教授、我、郑家茂(现为东大副校长)、尹峰(现在美国)、张家平(著名超声检测公司创建者)、邓东云(现为湖南大学教授)等均在会上宣读了论文。韦钰教授的大徒弟卢建宇也从美国赶来参加。我们统计来华人数后,安排预定场地和住宿,主会场定在金陵饭店,住宿为金陵饭店、中心大酒店以及本校专家楼三个档次,不同价格房间任论文作者自行挑选。其他交通、游览、接待等事是全系总动员大家协助来办,包括顾宁在内的年轻教工起了很大的作用。图为最后一轮通知的封面,封面上清晰显示了包括玄武湖在内的我校全景。

 

 1992年9月,会议顺利举行,Wade教授为荣誉主席,韦钰教授是大会主席,我是秘书长负责具体的会议组织工作,具体会务安排为杨军辉(现在加拿大),9月11日为报到及顾问委员会会议,9月12-14日为开幕式,学术报告,参观展览,欢迎宴会,Posters展出,以及14日晚的Banquet联欢。对于学术报告、讨论、交通、住宿、饮食安排以及会后的娱乐活动(游览中山陵、夫子庙)代表们都很满意,会议顺利结束。图为会议结束前夜在南京中心大酒店的娱乐表演。

         会后我们收集文稿,进行第二十届国际声成像会议论文集的编辑工作,(由韦钰和我共同主编),共收录21个国家的105篇文章。编辑审稿均由我们进行,完成后的电子版稿件交由美国Plenum出版社出版,全书共791页,向全世界发行。图为出版后的第二十届国际声成像会议论文集。

         第二十届国际声成像会议是我系第一次举办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没有经验,但在全系教工的努力下,顺利举行,由于当时还很少有单位能举办这样大型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举办推动了我系在声成像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大大提高了我系在声成像学科中的地位以及国内国际上的知名度,同时锻炼了我系的队伍,为以后举办国际学术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积极参加的我校青年教师如程建春(现为南大声学所所长),顾宁(现为东大生医学院院长),郑家茂(现为东大副校长),张家平,卢建宇,尹峰等均成为以后的骨干力量。